
近年来,AI绘画成为热门话题,从简笔画到逼真人脸,AI画家快速发展,似乎预示着新星崛起。AI是如何学习绘画的?本文梳理AI绘画发展史,带领读者了解这位新晋画家。
作为计算机视觉研究热点之一,AI绘画技术近年来迅猛发展,相关模型和应用引起广泛讨论。过去,AI只能绘制简笔画,而今能绘出逼真人脸,难以分辨真伪。那么,这位绘画界新星是如何快速发展的?AI掌握了哪些绘画技术?让我们一同探寻AI绘画的成长之路。
AI绘画并非近年新词。自2004年至2007年,“AI painting”成为热门搜索词;自2008年起,热度下降并趋于稳定;直至2017年5月,再次引起公众关注。
1973年,Harold Cohen与电脑程序“AARON”合作进行绘画创作。与现今数字绘图不同,AARON利用机械手臂在画布上作画。80年代,AARON掌握了三维物体表现技巧;90年代,学会使用多种颜色。至今,AARON仍在创作。
Python语言流行后,名为“turtle”的绘图库开始受关注,灵感源自1966年Wally Feurzig和Seymour Papert创造的Logo编程语言。AI绘画更多指基于机器学习模型的自动数字绘图程序。2012年,吴恩达和Jeff Dean使用Google Brain的1.6万CPU训练神经网络生成猫脸图像。虽模糊,却开启计算机视觉领域新方向,即我们所谓的AI绘画。
让AI学会绘画是模型建立和参数训练过程。每幅画用m×n像素矩阵表示,彩图每像素由RGB三通道组成。训练AI绘画面临挑战,如论文《Learning to Paint with Model-based Deep Reinforcement Learning》所述:
- 模型参数冗杂,每笔画包括位置、形状、颜色等多参数,导致庞大参数集合;
- 确定笔画关系复杂,纹理丰富画作需多笔完成,涉及组合和覆盖关系确定;
- AI与绘画软件接入困难,导致数据获取成本高。
此外,除了模仿,让AI创作风格亦难,因为“创造”抽象难以表达,训练数据有限。了一些有趣的应用。
在2018年的BMVC上,Tao Zhou等人提出了一种使用强化学习方法构建的深度Q网络模型,该模型能够产生涂鸦类和水彩类绘画。随后,基于Sketch-RNN模型,出现了更多的AI绘画模型。Facebook在2017年提出了创造性对抗网络(CAN)模型,通过引入绘画的时间信息使模型产生更多样的绘画风格。与传统的GAN不同,CAN模型在创意性上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成果。
2018年,DeepMind推出了名为“SPIRAL”的智能体,它基于强化对抗学习方法,能够与计算机绘图程序进行合作绘画。这些新模型的涌现为AI绘画领域带来更多可能性,展示了人工智能在艺术创作中的潜力。arningToPaint”的绘画AI,其采用了深度确定策略梯度算法(DDPG)作为基准算法。通过结合策略梯度算法和值函数构建,并采用演员-评论家(actor-critic)框架,他们成功加速了模型的训练速度。相较于以往的模型,这种方法更适用于各种数据集,只需要调整绘画时的最大笔画数即可实现。
尽管AI绘画领域取得了长足进步,但在未来的研究中,如何提高模型的创造性、改善图像质量、以及探索更多有趣且有价值的应用仍然是亟待讨论的问题。随着AI绘画技术的不断发展,其创造性和应用潜力也将得到更多的挖掘。
在探讨AI绘画的发展历程和挑战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看到这一领域近年来取得了令人瞩目的进展。未来,AI绘画技术将会持续发展,带来更多的惊喜。我们期待着这位新兴的“艺术家”能够为我们带来哪些新的成就。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AI热点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