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7月20日,国务院发布了《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这一备受期待的国家级规划终于问世。对于大健康领域相关内容,文件中的四大部分进行了梳理,以供参考。
根据规划,到2025年前,国家将初步建立人工智能法律、伦理和政策体系,确保人工智能的安全评估和管控能力。到2030年,将建成更加完善的法律、伦理和政策体系。
当前医疗人工智能领域在法律方面存在较大的空白,这项规划对该领域具有深远意义。鉴于其新型产业属性,传统的审批流程不适用。美国FDA已于2017年成立了专门负责数字化医疗和人工智能技术审评的部门,以应对快速发展的行业需求。
此外,医疗人工智能的基础之一——医疗大数据,目前尚未有健全的法律规范。缺乏规范虽可促进该领域繁荣发展,但亦可能导致潜在风险。因此,规划提出在2025年前建立初步的法律规范,促进医疗人工智能健康发展。
另一方面,《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强调加快建立人工智能基础理论体系和关键技术体系,为医疗人工智能产品提供更快的更新发展。
规划还提出加快培养聚集人工智能高端人才,包括培育高水平创新人才和团队、加大人才引进力度,以及建设人工智能学科。这将有助于提升医疗人工智能领域的人才素质和整体发展水平。人工智能的基因组识别、新药研发等领域,加强医药监管智能化。
在智能健康和养老方面,规划着重加强群体健康管理,研发智能健康设备,推动健康管理向连续监测、长流程管理转变。此外,还要建设智能养老社区和机构,提升老年人生活质量。
《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的明确指引对于国内医疗人工智能公司如推想科技、依图科技等将带来利好。尽管在基因组识别、蛋白组学、代谢组学等领域国内企业参与较少,但仍然存在巨大机遇。
综上所述,人工智能的应用领域广泛,不仅包括智能医疗和智能健康养老,还涉及物联网、健康大数据分析等。根据三步走战略规划,人工智能产业有望在2020年、2025年和2030年取得显著发展,为相关产业带来巨大增长。为确保目标实现,《新一代人工智能发展规划》提出了组织领导、保障落实、试点示范和舆论引导等建议,希冀政策能够推动人工智能行业的健康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