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G标准化前夕:兼顾“风花雪月”与“柴米油盐”

6G通信8个月前发布 AI实验室
6 0 0

全球范围内对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的研究逐渐深化,取得了显著进展。6G的关键发展节点即将到来。

根据3GPP的规划,预计2025年将启动6G标准研究(SI),到2027年开始6G标准的制定(WI),并在2029年完成6G基础版本标准的发布。

当前,行业在推进6G标准化研究的过程中,正聚焦于落实需求、达成共识,以及收敛选项,这些工作成为了重要的推进动力。

在本月于上海召开的“2024全球6G发展大会”上,我们进一步了解了全球范围内6G的最新进展。C114注意到,在专家们呼吁达成“全球统一6G标准与生态”共识的同时,观点中既体现了对6G能够促进“风花雪月”的期待,也有人希望6G能够更务实地满足用户在日常生活中的“柴米油盐”需求。

6G与人工智能(AI):相辅相成的“风花雪月”

2023年6月,国际电信联盟(ITU)完成了6G愿景建议书的制定,标志着6G愿景的基本框架已然清晰。其中,提出了几大6G典型应用场景,包括沉浸式通信、通信与感知的深度融合、超大规模连接、泛在连接、超可靠低时延通信,以及人工智能与通信的结合。

6G标准化前夕:兼顾“风花雪月”与“柴米油盐”

行业普遍认为,6G将是一个融合了通信、感知、智能和计算的移动信息网络,承载新业务并赋能新服务。例如,中国通信标准化协会理事长闻库在演讲中指出,人工智能将成为6G发展的基础,关键的“增量”力量。6G网络将转变为一个高效、分布式、节能且安全的AI服务平台,可以向用户终端及其他第三方设备提供智能和计算服务,同时利用网络端提供的AI计算资源。6G终端将以人为中心,提供智能化的信息服务。

中国移动通信集团有限公司副总工程师及首席科学家王晓云表示,6G时代将引发服务模式的变革,6G将为广泛且普惠的社会级人工智能服务提供支持,为人工智能提供全面的连接和算力,实现“网络无处不在,AI无所不及”。在这一过程中,智能体将成为6G内生智能的重要场景与关键推动者。

华为无线CTO童文博士提出,机器生成的“新智能”将成为变革的驱动力,未来将迎来一个“AGI for 6G, 6G for AGI”的新时代。他的核心论点在于,3G/4G/5G网络主要承载的是移动互联网应用,而在6G时代,我们的终端将成为通用人工智能(AGI),并且6G-AGI将作为数字世界与物理世界的接口,从而带来一次重大的范式转变。

上海人工智能实验室主任兼首席科学家周伯文同样认为,技术变革的“拐点”往往来得迅速,而AGI有可能成为这样一项具有颠覆性的技术。未来,AGI将突破数字与物理世界的界限,并改变知识生产的方式。在他看来,AI与6G的结合将成为未来创新的双引擎,6G将推动AGI的加速发展,同时助力异构多智能体的协同。

6G标准化前夕:兼顾“风花雪月”与“柴米油盐”

那么,借助6G与AI技术,我们究竟可以为人类提供哪些服务场景呢?

韩国6G论坛执行委员会主席KyungHi Chang在演讲中提出了一个代表性例子。他指出,韩国正快速步入超老龄化社会,预计到2035年,65岁以上老年人的比例将超过30%,到2050年将超过43%。持续的低出生率以及照顾者短缺等因素,使得养老问题在韩国愈发紧迫。

目前,韩国对确保老年人福祉和安全的需求正在不断增加。KyungHi Chang表示,通过将传感器、AI和机器人结合6G通信,利用大模型对老年人的生活习惯和健康状况进行监测与学习,将为实现更优质的老年人护理服务提供新的途径。

从5G迈向6G:切实满足用户基本需求的“柴米油盐”

然而,6G与AI的相互依存,现阶段似乎更多地表现为一种理想和愿景。毕竟,国内市场今年刚刚开始5G-A的大规模部署,已在移动通信技术发展的前沿奔走。

从5G的视角展望6G,前路漫长而艰辛。电信运营商一方面需要持续降低总体拥有成本(TCO)以提升效率;另一方面,5G时代的收收益并未如先前预期般顺利,变现仍然是运营商生存的重要议题,这种“灵魂拷问”无疑也将延续至未来的6G时代。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在大会上明确指出,6G网络服务的核心应围绕实际需求,当前亟需围绕基础需求应用提出合理的标准。他指出,6G可能不会如同4G那样实现无缝覆盖的网络,能够满足6G多维度目标的特殊场景将属于小概率事件,同一用户也不需要同时满足所有需求,更不必依靠同一终端来支持,因此,大众需求与小众需求在同一网络架构和频段上的兼容性将面临挑战。

6G标准化前夕:兼顾“风花雪月”与“柴米油盐”

他直言道,“全息通信、感官互联、3D沉浸体验、虚拟世界等展现6G宽带能力的技术,实际上并非大众的基本需求。”

在技术上并非革命性的飞跃,更多的行业共识是6G本质上是对5G的一种优化。中国联通研究院中心总监李福昌和爱立信网络标准与行业倡议负责人Janne Peisa都强调了需要坚持从5G到6G的平滑过渡,并以需求引领6G的研发。

此外,王晓云在演讲中强调了实现6G商业封闭循环的重要性。她表示,6G是一种特殊的产品形态,商业价值既是起点也是终点。商业价值的评估将影响网络发展路径,进而影响产业对时间节奏的把握。

她指出,6G已经从理论和技术研究发展到面向产业技术创新的全新阶段,因此更需要从6G商业价值实现角度来系统地推进。对于商业封闭循环,关键是开辟新的市场机会、确保网络的可持续发展,以及探索满足网络差异化需求的平台化网络发展模式。

“对于6G而言,到2025年将进入6G开始精简的阶段。明年,行业的重点工作将在于从可行性、实施性和实际收益等角度来考虑问题,并将6G的各种可能性从发散逐渐收敛,确定哪些是真正具有实际应用价值的6G技术。” Janne Peisa最近在接受C114采访时表示,行业应吸取5G发展的宝贵经验教训,深入研究和筛选6G场景与需求,并充分的时间进行平台测试和实验。

© 版权声明

相关AI热点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