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年来,我国5G技术的发展呈现出显著的加速趋势。目前,国内5G基站数量已超过400万个,而全国范围内的“5G+工业互联网”项目也超过了1.7万个。在“5G+工业互联网”逐步实现规模化发展的过程中,新的顶层设计将其发展方向进一步推动。
近日,工业和信息化部发布了《打造“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升级版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提出到2027年,力求使“5G+工业互联网”广泛融入实体经济的关键行业领域,全面增强网络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及公共服务等五大能力,计划建设1万个5G工厂,并在不低于20个城市打造“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试点。这一方案为未来三年“5G+工业互联网”的高质量发展和规模化应用提供了整体思路及18项重点任务,成为各行业主体的行动指引和发展参考。
早在2019年,工信部便发布了《“5G+工业互联网”512工程推进方案》。工业和信息化部信息通信管理局的负责人表示,《实施方案》为该文件的升级版,通过提升网络设施、技术产品、融合应用、产业生态及公共服务五个方面的能力,引导新阶段的“5G+工业互联网”高质量发展。
针对网络设施的升级,倡导针对原材料、装备、消费品、电子等制造领域及采矿、港口、电力等重点行业的企业,加速工业5G虚拟/混合专网的建设与应用。同时,支持大型企业和特定行业采用符合无线电管理要求的频率资源,试点建立工业5G独立专网。在技术产品的升级方面,将开展5G-A关键技术的攻关,并支持确定性网络、工业算力、开放自动化等技术的创新,鼓励工业企业、基础电信企业及科研机构建设以“5G+工业互联网”、新型工业网络等为核心的中试创新服务平台。此外,在融合应用的升级上,将加快“5G+工业互联网”典型应用场景的规模推展,推动其深入到国家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区、高标准数字园区、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及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领域。针对产业生态的升级,将扩大“5G+工业互联网”解决方案提供商及集成服务供应商的规模,培养新型工业网络解决方案提供商,并逐步培育出具备专精特新的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以及“小巨人”企业。最后,在公共服务的升级方面,将支持涉及“5G+工业互联网”领域的技术攻关、技术改造及重点设施建设,引进和培养一批领军科技人才及创新团队,支持行业协会、科研院所开展技术培训和供需对接,积极推广“5G+工业互联网”及5G工厂的中国品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