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立信:5G技术需开放能力,寻求差异化连接的突破与创新

5G通信6个月前发布 AI实验室
6 0 0

在经历了初期的快速发展后,当前全球通信行业的投资步伐已明显放缓。各国电信运营商面临新的移动市场变化,亟需调整策略,并寻求有效的5G盈利模式。 爱立信东北亚区副总裁吴立东在近期的采访中指出,最新发布的《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深入阐述了如何通过差异化的5G解决方案为客户提供期望的网络体验,并且其中的经验与成果对全球运营商皆有重要参考价值。

爱立信:5G技术需开放能力,寻求差异化连接的突破与创新

5G应用,中国遥遥领先

根据爱立信东北亚区网络产品部网络演进专家张嘉隆的介绍,到2024年底,全球5G应用将取得显著进展,但发展速度存在地区差异,北美、东北亚和西欧等地区发展较快。中国在5G的渗透率、人口覆盖率以及流量占比等方面均处于全球领先地位。

截至2024年底,全球5G网络用户渗透率约为25%,而中国的5G用户渗透率则高达56%。全球范围内5G人口覆盖率达到55%左右,总用户数量约为23亿,其中46%来自中国。同时,中国的5G人口覆盖率已接近95%,远远超过全球平均水平。中国在5G人口覆盖率上之所以遥遥领先,主要归功于其在5G网络建设上的显著努力。截至2024年底,中国拥有全球64%的5G商用基站,意味着超过六成的5G基站位于中国。在良好的网络基础设施支持下,中国5G流量占全球总5G流量的45%,而中国的5G流量也占所有无线流量的65%,而全球这一比例仅为35%。

广为人知的是,许多5G创新只有在5G SA网络下才能得以实现。《爱立信移动市场报告》中指出,到2024年底,全球范围内5G SA用户数量将达到约12亿,其中10亿用户位于中国,印度大约有超1亿用户,其它地区仅有几千万用户。其中一个主要原因是各国5G终端的发展差异,预计到2024年,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智能终端中有87%支持5G标准,而全球这一比例仅为67%。

张嘉隆预计,全球5G网络用户数量将在2027年超过4G,并在2030年达到63亿,全球占比提升至66%。届时,5G SA用户规模将增至36亿。“包括中国在内的全球5G运营商都在探索如何实现5G投资的丰厚回报。”张嘉隆表示,“在这一领域,中国和其他领先国家的运营商已经积累了丰富的创新经验。”

5G盈利,多条道路探索成果显著

爱立信此次介绍了多家全球领先运营商在探索5G盈利方面的丰富经验,包括切片技术、FWA(无线宽带)、多载波、RedCap、人工智能以及低空经济等领域的应用。

据张嘉隆介绍,美国的T-Mobile在5G切片服务方面取得了显著成效。该公司基于5G切片技术提供的高可靠、高质量视频会议服务受到广泛欢迎,并为音乐节、体育赛事等活动的收费与检票系统提供了契合客户需求的支持服务。此外,T-Mobile还为美国消防、公共安全和救援等公共服务优化了网络切片,保障企业用户的数据传输安全。“T-Mobile还在向第三方开发者开放网络切片功能,鼓励产业生态的探索与创新。”张嘉隆说道。

FWA的良好发展同样体现在美欧市场。例如,芬兰的Elisa将5G SA网络切片与FWA业务相结合,为部分高价值客户提供具备带宽和延迟保障的无线宽带接入服务,这些服务在高峰时段能够提供更优质的网络体验。张嘉隆指出,FWA还正在拓展到企业宽带市场,以T-Mobile为例,该公司向企业客户提供Mifi设备,客户只需将设备插入笔记本电脑即可随时访问5G,从而在光纤资源不足的地区获取高质量接入服务。

在频谱策略方面,张嘉隆强调仅有FDD载波难以满足需求,沙特的STC公司则通过采用TDD载波使得5G网络的传输速率达到约300M,用户体验效果显著。“面向个人可穿戴设备、工业互联网以及车联网的RedCap应用,以及针对企业的虚拟无线专网等都有着良好的发展前景。”张嘉隆补充道。

2024年全球移动终端正快速向AI领域靠拢,各类AI手机和AI PC层出不穷。张嘉隆表示,目前市场上出现的端侧AI应用日益丰富,有些应用侧重基于端侧NPU所提供的一部分计算能力,以加强用户信息的安全性,反馈速度也有所提升。但对于重型AI应用,仍高度依赖云端计算能力。例如,视频生成与互动类AI应用在推理时需要依赖云端,进而产生相应的网络流量。“总而言之,AI应用的扩展必将带来新的网络流量,增速的快慢尚难以判断。”张嘉隆总结道。

针对国内热议的低空经济,爱立信认为这是一个值得期待的5G盈利增长点。

加,运营商需更早更频繁地升级网络,带来更多成本压力。爱立信的调研显示,全球40%受访者对网络质量不满意,而使用5G网络的用户评价更好。用户对高质量连接的需求日益增加,表明差异化连接市场潜力巨大。

针对中国景区网络质量下降问题,爱立信与某电信运营商合作进行了网络扩容,并向直播用户发行了专属SIM卡,通过高优先级资源调度保证速率不低于5M,实现全体用户受益且回收成本。在新加坡,Singtel的5G SA网络提供端到端切片技术的差异化连接套餐,取得良好市场反响。中国运营商也推出类似业务,但距离终极目标仍有差距。最近,爱立信与Verizon合作推出基于切片技术的5G差异化连接业务,为多种应用提供保障连接服务。

预计未来65%全球用户每周会使用生成式AI,四分之一愿意为差异化连接付费。在移动通信产业中,电信运营商应开放网络能力,让终端厂商、互联网企业组装创新应用,提供用户满意的差异化服务。爱立信中国区技术部副总经理张永涛指出,电信网络需建立可编程能力并允许第三方应用通过API请求网络资源,提供定制服务。划的AI数据收集应用需要大上行带宽和一定程度的时延保障,娱乐和导航应用需要高容量的上行和下行链路,车辆远程操控应用需要大上行带宽和超低时延,而软件更新则需要在网络负荷最轻的时段进行。这些应用都需要调用相应的网络能力。张永涛表示,这些需求对于丰田而言较为复杂,但借助爱立信开发的系列应用模块,丰田只需简单调用标准的API接口即可实现所需的网络功能。

除了可编程能力之外,张永涛认为,未来通信网络还将在智能化、架构、性能、可持续性以及安全性等方面持续演进,从而使网络更加强大、易用。

最后,吴立东表示,为了使5G及5G-A网络获得更大的商业成功,运营商应加强网络能力的模块化建设,同时构建平台化的商业模式,通过聚合平台将网络能力打包提供给应用开发商,借助全产业链的智慧拓展差异化连接市场,实现多方共赢。

内容推荐

被忽视的增量市场:开放中立的中信智网

盘点2024 | ICT大趋势:数字转型蓄力量,智能世界起沧澜

AI如何重塑百行千业?业界大咖和专家这样说

© 版权声明

相关AI热点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