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时至今日,6G已经不再是一个新颖的概念。尽管当前仍处于5G时代,6G在众多会议中频繁出现,成为了热议的焦点之一。作为预计在未来十年内全球最为重要的综合数字信息基础设施之一,6G将引领产业走向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绿色化的发展模式,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为全球经济的增长开辟新机遇,这一共识已在行业内部形成。虽然6G尚未全面投入使用,但在多个领域已取得了显著的实质性进展。

自2022年起,6G推进组已连续三年开展关键技术实验,旨在通过实验凝聚行业共识并深化核心技术的研究。2024年的实验将聚焦无线技术与网络技术两个主要领域,具体涵盖通感一体化、无线人工智能、天地一体技术、智能超表面技术、数据服务、新型传输协议以及算力网络等七个方向。在通感一体化技术领域的实验中,不同波形的感知性能得到了验证,尤其是以正交频分复用(OFDM)及其增强版为代表的波形展示出良好的感知与通信协同能力。
近日举行的“2024全球6G发展大会”上,来自世界各地的众多知名专家、科研机构负责人、运营商及制造商的高层人士围绕大会主题“奋进新征程,眺望6G标准前沿”进行了深入讨论和广泛交流。
6G-AGI:未来世界的接口
6G网络构建了一种超越传统连接服务能力的网络架构,不仅提供更加强大的连接能力,还将计算能力、数据感知与人工智能能力有效融合,进一步扩展服务的覆盖范围,实现天地一体化的服务模式。
关于6G技术的发展愿景与框架设计,IMT-2030(6G)推进组组长、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副院长王志勤指出,IMT-2030(6G)推进组提出了“数字孪生,万物智联”的愿景。这一愿景与国际电信联盟(ITU)整体愿景高度契合。王志勤强调,人工智能与通信的深度融合是6G发展的基础,通信感知一体化为构建数字孪生世界提供了必要的条件,也为人工智能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华为无线首席技术官童文认为,随着移动技术的发展,尤其是6G技术的到来,移动人工智能将成为推动人工智能革命的重要力量。移动技术起源于语音业务,逐步演进至互联网时代,未来将进一步促进人工智能技术的进步。
同时,AI大模型技术的迅猛发展标志着一个前所未有的技术进步时代,其进步速度甚至超过了移动互联网和摩尔定律。童文指出,从2022年到2024年将是以大模型为主导的时代;而2024年到2026年,AI引擎和AI代理(AI agent)将相继崛起;至2026年到2028年,预计将实现通用人工智能(AGI)。6G技术的目标之一是为AGI提供强大的连接网络,将智能互联为一体,从而构建一个全新的智能生态系统。童文强调,这种新型智能既不同于人类智能,也超越了传统知识体系,预示着人工智能技术开启全新发展阶段。
谈到AI终端与网络在6G时代的变革,童文指出,首先,AI终端将成为个人助手与劳动力的延伸,不仅能协助用户安排日常事务及工作,还将能够在物理世界中执行特定任务。预计未来每个人将拥有多个AI终端,这些终端将成为企业与个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推动产业发生革命性变化。
其次,童文强调,AI大模型与生成式AI将成为应对网络多样性与适配性挑战的有力工具。6G网络将依托AI平台生成,具备高度的灵活性和适应性。未来的网络将更趋智能化,能够根据具体需求自动生成和优化网络结构,实现“按需生成”的理想状态。此外,6G网络将桥接物理世界与数字世界,支持从物理世界的感知、数字处理再到物理世界的执行,特别适用于URLC(超可靠低延迟通信)等应用场景。
在谈及人工智能在6G网络中的应用与挑战时,童文提出了基于token的通信模式,认为token作为介于比特与语义之间的通用单元,将在人工智能时代发挥不可或缺的作用。在6G网络中,AI终端与云端超智能模型之间的通信将主要通过token进行,实现高效的数据交换与智能协同。
此外,童文还强调了人工智能时代模型的重要性,认为未来的通信主体将是模型而非传统的数据。这要求网络具备强大的传输能力,以支持模型的快速切换与服务的即时更新。他提到的通感一体化的概念,表明6G网络不仅提供连接功能,还具备感知与AI能力,能在物理世界中持续建模与优化,以提升通信质量和能效。童文最后强调,这些特性将为运营商带来新的商业机会,使其能够自主生成与优化网络,实现业务闭环,从而在竞争激烈的市场中获得优势。
增加新兴和现有业务的收入,而其他运营商则更注重网络如何提高效率、降低成本以及实现可持续发展。由于对6G业务的商业价值挖掘和期望不同,各个运营商在选择6G网络发展路径时存在差异。此外,由于6G的应用场景更加多样化,候选技术也更加复杂,整个行业还需要深入思考如何掌握6G的发展节奏。
关于6G如何实现商业闭环,王晓云提出了自己的看法:智能体将成为推动6G发展的新引擎。他认为,6G将成为智能时代的重要基础设施,将推动服务范式的变革,使AI成为泛在普惠的社会级服务,同时为AI提供泛在连接和泛在算力,实现“网络无处不在,AI无所不能”的愿景。在AI的推动下,6G有望突破性能瓶颈,提高网络运行效率,降低运营成本,并且AI还将成为6G的关键生产要素。
智能体将深刻改变网络的信息交互模式与能力要素,因此,6G需要围绕信息要素的变化、流量方向的变化以及组网模式的变化等新交互范式进行创新设计,以应对算力需求的剧增、数据采集与存储的挑战以及多智能体协作等新能力要素,从而开辟智能时代的新蓝海。
从关注功能转向关注整体网络性能。王晓云认为,6G的能力指标应该不仅仅关注单点技术要求,而应该考虑网络端到端的系统要求,寻求在网络能力、网络效率和网络质量之间达到整体效能最优解。
在提高网络降低成本和增效率方面,”至简”设计是关键所在。传统网络中的界域层次隔离降低了系统设计的复杂度,但同时也降低了系统运行的效率,增加了网络的实现成本。王晓云建议,应该探索更高效的协同机制,实现”至简”设计。此外,通过网络平台化,实现网络的可定制性和能力的可插拔性是未来发展的趋势,以满足不同运营商和不同场景下的需求。
最后,王晓云强调了6G标准化演进的重要性,应该以满足需求为核心,以新兴业务需求为引导,加强业务研究,并确保标准设计能够贯穿端到端的流程。此外,应该加强系统性思考,促进不同标准组织和工作组之间的协同,在业务研究、整体效能和架构等方面实现端到端交互。同时,应该避免堆叠功能选项,加强跨领域设计的简化,以确保6G标准的成功制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