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据深圳市工信局消息,《深圳市加快推进人工智能终端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5—2026 年)》已于今日正式发布。
该《计划》明确了发展目标:到2026年,深圳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的核心竞争力将进一步增强,产品的“智能化”程度将更高,产业生态将持续丰富。计划中指出,全市人工智能终端产业规模预计将达到8000亿元以上,并力争突破1万亿元,至少聚集10家具有标志性的人工智能终端企业。此外,人工智能终端产品的年产量将突破1.5亿台,在手机、计算机、大模型一体机及可穿戴设备等多个领域推出50款以上的畅销人工智能终端产品,并在智能制造、智慧金融、智慧城市、智慧养老和智慧政务等领域打造超过60个典型应用场景。
重点品类包括:
- (一)人工智能手机。保持在国内外市场的领先地位,构建“芯片—操作系统—模型/ AI Agent—应用生态”的全栈能力,推出各种创新形态的手机产品,提供以用户意图为核心的主动式服务,率先完成智能手机从“智能工具”向“智能助理”的转型。
- (二)人工智能计算机(包括台式电脑和笔记本电脑)。将提升全球品牌影响力和先进制造能力,培育国际国内领先的人工智能计算机品牌,支持传统计算机代工厂商向人工智能计算机制造商转型,推动人工智能计算机成为依托端侧大模型赋能的生产力工具和多平台协作的个人工作站。
- (三)人工智能平板电脑。深化平板电脑生态及应用场景的拓展,建立“深圳制造”的高端品牌矩阵,提升中端品牌及代工企业的技术实力和市场竞争力,形成更多具有行业特色的产品。推动端侧大模型在平板电脑中的跨平台和轻量化适配,以满足个性化娱乐、学习、内容创作和轻度办公的需求,推动平板电脑由“娱乐工具”转型为“生产力智能交互中心”。
- (四)大模型一体机。抢抓大模型开源化的机会,加速推出开箱即用的训练推理一体机和推理一体机等产品,以满足企业与政府在定制化、轻量化方面的需求。专注于智慧金融、智慧医疗、智能办公等应用场景,提供私有化部署、行业定制及高效合规的端到端解决方案。
- (五)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在智能眼镜、智能手表、智能耳机、AR/ VR设备等细分市场推出一系列具有标杆性的人工智能产品,针对特定场景及“一带一路”市场需求,推出高性价比的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聚焦于空间感知、实时翻译、健康监测等C端场景,以及工业巡检、远程医疗、应急救援等B端场景,打造人工智能可穿戴设备的产品发展集聚地。
- (六)人工智能影像设备。利用人工智能技术重塑影像创作的方式,提升专业级影像采集与智能处理能力,制造便携式专业影像生成设备。增强人工智能影像设备在动态目标智能追焦、多设备协同拍摄和光影效果实时渲染等领域的能力,拓展极限运动跟拍、影视级自动化剪辑和低光照无损成像等创意生产场景,打造低功耗的端到端智能创作解决方案,加强在户外探险和商业拍摄中的应用。
- (七)全屋智能产品。促进人工智能电视搭载端侧大模型,打造个性化的娱乐体验。推动智能电视、智能音响、智能门锁、扫地机器人等家电产品全面接入AI能力,在家庭娱乐、安防、家务自动化和健康管理等关键场景中,实现智慧家电、智能安防与节能管理的无缝联动,推动家庭空间从“被动响应”向“主动认知”演变,致力于打造具备环境感知、自主决策及情感交互能力的“数字家庭生命体”。
- (八)工业级人工智能终端。推动多模态融合、计算机视觉和数字孪生等技术在智能生产、自动化控制、智能监测、智能巡检与安防等工业应用中的落地,研发具备人工智能算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的工业级人工智能终端。通过人工智能技术实时调整生产线参数,监控执行过程及异常预警,并协调多设备的工作流程,以提升生产线的质量控制水平和整体效率,从而促进工业领域的智能化与高端化转型。
- (九)其他新型人工智能终端。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AI热点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