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交大发布AI使用规范:学生应明确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的价值定位

人工智能2个月前发布 AI之家
7 0 0

今日,上海交通大学发布了关于人工智能使用的最新规范,明确指出学生应坚持以人工智能辅助学习为核心的价值导向,强调学生应充分了解并遵循各项课程的人工智能使用规范。若存在相关违规行为,学校将依法追究责任。同时,教师应踏实在各类教育教学场景中积极治理价值失范现象。

上海交大发布AI使用规范:学生应明确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的价值定位

《上海交通大学关于在教育教学中使用 AI 的规范》涵盖了场景分析、设计开发、应用部署、评估反馈、调整维护及管理优化等多个环节。学校希望通过创新的评估体系与标准,有效防范技术失能、教育分化、算法歧视、隐私和数据安全,及信息安全威胁等多重风险。

《规范》指出,在遵循国内外人工智能相关法律法规的基础上,上海交通大学鼓励在高等教育教学领域积极探索人工智能的使用方式,并致力于在各类场景中推动技术赋能,防范技术风险,从而构建符合新时代需求的知识生产模式与新型教育体系,以提升学生的综合素养。

《规范》为教师、学生、人工智能产品和服务以及其他相关利益方制定了具体的规范。学生必须了解并遵循各项课程的人工智能使用规范,在课堂学习、作业反馈等环节,严格遵守教学计划、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及学术诚信要求。若发生违规行为,学校将追究相应责任。

《规范》强调,学生应坚持人工智能辅助学习的价值定位,形成自适应的学习模式,并自觉标注和引用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必要信息。在知识学习与创新创造的人机协作过程中,培养自主能力和反思能力,以促进人类智慧的发展。

对于教师的规范性要求中,指出教师是人工智能教学设计的第一责任人,应在遵循教育教学相关规章制度的前提下,合理、合规且有效地使用人工智能技术产品或服务。如使用未备案或存在风险的人工智能工具,学校将可能追究有关责任。

教师应充分关注学生在人工智能辅助场景中的自主性与获得感。通过教学反馈机制和学习成效评估等手段,帮助学生在自主学习与人工智能支持之间取得平衡,并关注学生的差异化需求,避免因技术门槛或资源不均导致的负面影响。

此外,教师还应立足于教育教学的各个场景,有效治理价值失范现象。应与学生充分讨论,通过教学大纲、课堂规则、评分标准等形式,制定学生使用人工智能工具的具体要求,并公开说明人工智能工具的使用范围及生成信息的引用模板。

据AI工具库了解,此前复旦大学、华东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也相继发布了人工智能使用规范。2024年11月底发布的《复旦大学关于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中使用 AI 工具的规定(试行)》提出了“六个禁止”,对人工智能工具在本科毕业论文(设计)撰写过程中的使用进行了详细规范;而2024年6月,华东师范大学与北京师范大学联合推出的《生成式人工智能学生使用指南》强调学生在完成学业任务时,必须明确区分由人工智能直接生成的内容与个人贡献的部分,并确保人工智能生成内容不超过全文的20%。

© 版权声明

相关AI热点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