豆包悄然引爆电商新链路,颠覆你的购物体验!

6天前发布aigy
0 0 0
摘要:

豆包推出的商品卡功能,成功实现了从AI问答到一键购物的闭环,标志着聊天机器人逐步转型为具备交易能力的智能体。用户在豆包中可直接获取商品信息并完成购买,提升了购物体验的个性化。尽管这一功能面临用户决策复杂性、对AI信任问题及可能的商业生态封闭等挑战,但它为AI时代电商的未来发展指明了方向。豆包的商品卡不仅是技术创新的体现,更是AI与商业融合的起点,预示着电商交易方式的潜在变革。

豆包悄然引爆电商新链路,颠覆你的购物体验!的封面图

PTAG 通过豆包的「产品卡」功能,我们可以看到大模型在产品销售领域的新链路已经开始搭建。年初,在深度学习的浪潮中,我们初步探讨了AI如何改变我们的购物方式。而到了年底,AI已经成功实现了从种草到购物的完整闭环。

最近,豆包悄然推出了商品卡功能,接入了抖音商城,形成了从「智能问答」到「一键购物」的闭环。当我们在AI聊天框中询问「万圣节去哪玩」时,半年前的回答可能仅仅是一个信息列表,列出几个热门地点。而如今,在豆包上,用户不仅能获得活动推荐,还能看到可直接点击的「商品卡」,点击后便可跳转至抖音,迅速完成团购门票的购买。

这一看似简单的功能更新,实际上可能是一个具有深远意义的「起点」。这意味着以豆包为代表的主流聊天机器人正在告别「纯聊天」的时代,逐渐转变为不仅提供信息的「嘴巴」,而是具备影响现实世界、发挥工具作用的「手脚」。在所有「手脚」能够完成的任务中,连接「交易」无疑是商业价值最直接、最重要的一环。豆包的这一小小卡片,正在努力将AI时代的「种草」与「拔草」真正结合成一个完整的闭环。

这不仅仅是为抖音电商和本地生活提供了一个新入口,更是一个更为宏大的命题:AI是否将催生电商领域的下一次「范式转移」?

展望2025年,AI应用领域最明显的趋势之一是从Chatbot(聊天机器人)向Agent(智能体)的演化。过去,AI的核心能力在于语言,它能够生成文本、输出内容并提供反馈。而现在,各类AI产品的拍照识别、语音对话,以及腾讯元宝最近推出的AI录音笔功能,正在不断增强AI的工具属性。这背后的逻辑十分明确:仅提供信息交换的商业价值是有限的,AI必须更深入地介入现实世界,帮助人类完成更复杂的任务。

豆包的「商品卡」正是这一宏大趋势中的一个重要落点。豆包在接入抖音商城后,能够在回答用户关于商品的问题时,展示出一种购物功能。用户在豆包中搜索如「剃须刀怎么选」或「万圣节去哪里玩」等问题时,AI会以图文并茂的卡片形式展示相关商品信息,包括产品内容、特色、价格和用户评价等。点击卡片后,用户可以无缝跳转至抖音商城完成交易。目前,该功能已覆盖母婴、美妆、家居等高频消费品类,首批接入商家主要来自抖音电商生态中评分4.8以上的优质店铺。

我请豆包推荐一款约千元的香氛礼盒,适合送给朋友。豆包推荐了诸如野兽派、娇兰、祖马龙、宝格丽及潘海利根等品牌,并提供了具体的选购建议:如选择经典蓝风铃香调的祖玛珑礼盒,或是中式香调的野兽派桂花乌龙系列。这些推荐不仅丰富了用户的选择,也让购物体验更加个性化。

然而,豆包推荐的商品价格与我提出的「一千块左右」的需求存在一定差距,范围在三百到八百之间。同时,豆包也拓展了本地生活服务。在豆包搜索「万圣节北京798附近有什么好玩的活动」时,相关结果不仅被列出,还能直接链接到抖音团购页面,完成购买。

显然,豆包的商品卡解决的不是效率问题或信息获取的问题,而是直接与「钱」和「交易」挂钩。商品卡的出现,本质上赋予了AI「交易」这一新工具,而「交易」的特殊性在于,它直指互联网商业的核心闭环。这使得AI电商的想象力远超其他小工具,AI开始具备了创造直接商业价值的能力,让「种草到闭环」的链路得以在AI内部完成。

这一变革潜藏着一个充满想象力的远景:它可能成为AI时代电商交易的一种全新方式,或至少是一个重要的补充。未来,我们的购物方式可能会被彻底重塑,用户不再需要打开电商APP,在繁杂的商品中筛选,而是通过与AI的对话来完成购物。

例如,当用户说「我最近失眠,推荐一款助眠产品」,AI不仅能分析需求,还能直接推荐一款褪黑素,并附上购买链接。而当用户想要放松时,AI也能直接推送附近评分最高的SPA团购券。在这个场景中,AI不仅是助手,更是用户的「消费代理人」,深刻影响商品推荐、比价及最终支付的整个交易链路。

就像在移动互联网时代,「手淘」这样的APP取代了PC时代的网页购物一样,在AI时代,以对话为入口的「Agent交易」也极有可能成为电商的下一个形态。这或许才是豆包上线商品卡背后真正的「大故事」。它是一个信号,标志着AI开始真正切入「交易」这一商业社会的核心场景,这无疑是一个极具价值的「起点」。

尽管前景美好,从「起点」走向「范式转移」的道路上,我们还有很多步要走。当我们回到现实,发现要在中国市场真正实现这个美好的闭环,至少面临三道难以逾越的门槛。

第一道门槛:如何让用户「看上就买」?AI推荐与点击购买的链路看似顺畅,然而却忽视了中国消费者购物决策的复杂性。一项广为流传的行业洞察是,欧美用户在使用Airbnb或Booking时,往往会直接预订搜索结果的第一条,他们更倾向于相信机器的推荐。但中国用户的决策路径却完全不同。例如,在双十一购物节前,如果我询问AI推荐一款冰箱,通常不会立即下单,而是会先查看AI的推荐结果,随后去小红书查找相关的「种草贴」和「避雷贴」,再去淘宝、拼多多比价,最终才完成下单。

「比价」早已成为中国消费者深植于心的习惯。AI推荐的商品卡充其量只是这一复杂决策链路的「参考」之一,难以成为最终的决定因素,因此闭环在用户侧容易断裂。

第二道门槛:如何建立对AI推荐的信任?与决策习惯并行的是信任问题。用户凭什么相信AI推荐的商品是「最适合你的」,而不是「广告商最希望你看到的」?一旦AI推荐开始大规模商业化,就必然会面临「既当运动员,又当裁判」的挑战。今年上半年,生成式引擎优化(GEO)在广告圈开始流行,这是一种针对AI聊天模型的新型营销方式,旨在通过生产AI「喜欢」的内容,影响AI推荐的结果。如果用户频繁发现AI只推荐某个付费品牌,作为「智能助手」的信任感将迅速崩溃。

第三道门槛:这会是「新的开放」还是「新的围墙」?从平台的角度来看,AI Agent是否会成为互联网大厂间「新的护城河」和「新的割据」?目前豆包的商品卡只能导向抖音商城和本地生活,未来或许阿里的夸克也将优先导向淘宝和天猫,虽然这似乎是商业上的必然选择,但对用户而言却是一种新的「封闭」。

用户希望获得的是全网范围内最好的商品和最低的价格,而平台提供的却可能只是「自家生态内」的最优解。这是否真正满足了用户的需求?当各大厂商都试图利用AI将用户深度圈在自己的「围墙花园」里时,AI究竟是带来了效率革命,还是更高级的流量分配游戏?

从另一个角度看,这种「围墙」的担忧或许为时尚早。在早期阶段,平台利用自家的「小闭环」来跑通模式是商业选择的必然。然而,从长远看,豆包这样的生态可能会朝着开放更多商品的方向发展,因为这种开放本身也对其有价值。

更值得关注的,不是「接不接入」的物理围墙,而是「如何推荐」的算法围墙。未来真正让人担忧的核心问题是:当AI站在推荐的十字路口时,它的第一性原则是什么?是如用户所愿的,站在对用户最优、最客观合理的有效推荐角度?还是优先服务商业闭环,暗中倾向于佣金更高或同属自家生态的产品?如果答案是后者,那么这便是一个真正意义上的「封闭体系」,这种「围墙」不是由准入限制构筑的,而是由算法偏见构筑的,难以被察觉和突破。

但如果AI能够坚守对用户最优的原则,它将催生一个全新的商业范式。这意味着,未来产品的营销将不再仅仅是针对人,品牌方需要理解如何与大模型进行更好的沟通。这正是当前热议的GEO(生成式引擎优化)概念的核心。GEO的出现,标志着营销视角的重要转变,品牌需要让自己的产品、服务和价值观被AI「理解」和「认可」。

这一商业闭环与用户最优之间的冲突,以及所催生的全新GEO营销规则,或许是AI电商时代更成体系、值得深入探讨的核心。尽管目前豆包对抖音电商的流量贡献微乎其微,且面对中国用户复杂的比价习惯,通过这一链路完成的交易闭环在短期内也可能不多。

然而,这一切的真正价值在于它所代表的「可能性」。它的意义不在于「当下能做成多少」,而在于「指明了一个方向」。豆包通过这一主流产品验证了一个信号:AI正在从「信息」走向「行动」,从「聊天」走向「交易」。字节跳动这样的巨头,正在抓住这一「AI时代电商范式转移」的机会。豆包的商品卡不是这场变革的「答案」,但它可能是AI Agent商业化探索中抛出的第一个有分量的「问题」。

它清晰地表明,AI对我们「花钱」的影响已不再是一个遥远的概念,而是一个正在发生的「起点」。尽管前方充满挑战,这一关乎未来商业形态的宏大实验已经展开。

快讯中提到的AI工具

豆包
豆包

字节跳动旗下AI智能助手

©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aidh.net/kuaixun/qv6thslc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