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全球5G商用已普及,安全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5G通信5个月前发布 AI实验室
15 0 0
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全球5G商用已普及,安全保障问题亟待解决

2024年中国5G发展大会于12月12日在上海举行。中国科学院院士尹浩在会上指出,尽管5G商业化已经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广泛应用,但在应对复杂垂直行业的需求时,5G安全保障依然面临诸多挑战,包括解决方案的碎片化,这对快速部署造成了不利影响。

尹浩在会议上提到,截至2024年10月,已有120个国家和地区的315家运营商提供5G业务,其中欧洲有116家、亚洲87家、美洲59家、非洲40家,大洋洲则有13家。截至2024年9月底,全球5G用户总数已达19.97亿,较去年同期增长38%,渗透率为22.7%。其中,中国、美国、日本和韩国四国的5G用户总量占全球的74%,中国以48%的比例位居首位。

工信部副部长张云明表示,截至今年10月底,中国5G基站的总数已达到414.1万个,每万人拥有的5G基站数量为29个,提前完成了“十四五”发展目标。5G网络已实现全面覆盖,覆盖政务中心、文化旅游景区、交通干线等重点区域,并正在不断向农村和偏远地区扩展。

在大会上,中国三大运营商也分别发布了各自5G网络建设的最新进展。中国移动集团副总经理张冬提到,中国移动已累计建成约240万个5G基站,占全球5G基站总数的三分之一,并于今年3月率先推出5G-A商用。中国电信集团副总经理唐珂在演讲中指出,中国电信已推出超过4万个5G应用项目,建设了超1.6万个5G定制网络,并推动5G与AI的规模化应用。中国联通集团副总经理郝亦谦表示,中国联通已开通219万个5G基站,并在上海临港及呼和浩特等地区设立了万卡智算中心,以满足生成式AI的训练与推理需求。

尽管5G技术已具备相当的部署规模,但在满足复杂垂直行业的安全需求方面,仍面临诸多挑战。尹浩指出了三大问题:首先是安全需求不够清晰,部分行业对5G融合应用的安全风险意识不足,导致需求不明确,而行业安全需求与5G网络安全供给能力之间的映射关系同样不清晰。其次,解决方案存在碎片化。“一场景一方案一服务”的模式不利于安全能力的快速同步部署,且定制方案的成本高、实施难度大。第三,供给能力亟待提升,某些行业对网络安全性和可靠性存在较高要求,而现有的5G应用安全服务及产品尚不能完全满足此类需求。

关于未来中国5G技术的发展方向,张云明认为,我国已进入5G发展应用深化与技术升级的“下半场”。他表示,5G将持续进行网络升级,不仅加快向偏远地区的覆盖,还将推动5G在县级以上城市的轻量化覆盖,同时加强5G-A和5G行业虚拟专网的建设。此外,还将持续开展5G-A技术研究、标准制定和产品开发,深化5G与AI、北斗等领域的融合创新,提高芯片、模组、设备和解决方案等产品的供给水平。最后,积极推动《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的落地实施,以培育和拓展5G的新兴应用,同时深化国际间的交流与合作,支持中外企业的协同发展。

今年11月,《5G规模化应用“扬帆”行动升级方案》正式发布,这是继2021年颁布的《5G应用“扬帆”行动计划(2021-2023年)》之后的又一项重要政策。新政策将强化5G应用的重要性,特别是在消费端的应用方面。

近期,工信部还公布了2024年度5G应用“扬帆”行动重点城市的总结评估情况,其中,北京、上海、南京、苏州、杭州、广州、深圳等16座城市入选。根据评估,杭州的5G网络接入流量最高,占比达68.52%;北京在每万人拥有的5G基站数方面名列前茅,达50.84个/万人;而上海在5G物联网终端连接数量方面表现突出,连接数达到307.13万个。

(本文来自第一财经)

© 版权声明

相关AI热点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