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日,以“6G通感算智融合创新,引领未来通信新潮流”为主题的第三届6G前沿技术与趋势论坛在北京召开。本届论坛由中关村泛联移动通信技术创新应用研究院(以下简称“中关村泛联院”)主办。论坛深入探讨了“6G+AI融合”、“通信与算力融合”、“通信与感知融合”等关键技术方向及其发展路径,旨在推动形成6G通感算智融合发展的产业共识。

会议现场
在会议期间,中关村泛联院院长、中国移动研究院院长黄宇红发表了题为《构筑6G智简基座,共创智慧泛在未来》的报告。她提出以“智简”为核心,以“底座+内核+中枢”的方式构建6G通感算智融合基座,实现从“通+X”到“通+感+算+智”的一体化协同与系统性创新,旨在打造一个开放的能力范式,为各行各业赋能。
会后,黄宇红接受媒体采访,进一步阐述了对6G应用前景的看法。她指出,随着AI大模型的发展,6G与AI之间存在着紧密的共生与促进关系。一方面,AI对6G技术的发展引发了显著的推动,内生AI将深刻改变无线通信、网络架构及其运行模式。在AI的支持下,网络将变得更加简化、智能化和自动化。

另一方面,网络也为AI的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这也是6G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之一。当前,人工智能正在以惊人的速度发展,通用人工智能在未来几年内有望逐步实现,并深刻改变我们的生产生活及社会治理方式。未来,用户若希望随时随地享受AI能力,将依赖网络提供高效的传输通道。
黄宇红指出,6G不仅在传输带宽能力上持续提升,更具备通信与感知的融合能力,能精准感知大量真实环境信息,从而为AI提供丰富的数据资源。她强调,未来的6G网络将构建为“通智一体”的新型网络,网络本身将集成众多AI模型应用,使用户能够轻松便捷地随时随地享受AI服务。因此,6G与AI相辅相成,共同推动彼此的发展与进步。
与此同时,针对当前业内关于AI是否会影响通信网络市场价值的争议,黄宇红也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据了解,这场争论主要源自于自动驾驶技术。早期自动驾驶依赖于5G网络的实现,但自从特斯拉利用人工智能transformer模型开发出自动驾驶FSD系统,使其不再强制依赖通信网络,这引发了人们对通信网络市场价值的重新审视。
对此,黄宇红表示,通信网络的价值并不应局限于特定领域,其与AI的融合将在更广泛的行业中产生碰撞与新创新。例如,在虚拟现实“元宇宙”领域,为了打造出人们愿意长期沉浸的虚拟体验,必须依赖6G与AI之间的协同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