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随着智能终端设备及移动互联网产业的迅速进展,生物识别技术已然成为个人身份验证和信息安全保障的重要手段。其中,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作为目前市场上最为成熟和广泛应用的两项生物识别技术,占据了主要的市场份额。
此外,声纹识别、虹膜识别和静脉识别等相关技术,亦随着行业需求的增加与技术的不断融合,持续发展壮大。近期,36氪对一家名为“脉泽科技”的公司进行了深度了解,该企业在静脉识别领域展现出独特的创新力量。
脉泽科技成立于2021年10月,专注于高安全身份识别软硬件解决方案的提供,致力于掌静脉识别技术的研发及应用。该公司依托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特征识别与智能感知实验室,为智能门禁、身份认证、智能家居和消费电子等行业提供高安全性、高私密性及高准确性的掌静脉识别技术算法和相关产品。
与指纹识别、人脸识别等主流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掌静脉识别技术主要依赖近红外线照射手掌,获取静脉图像,并通过提取图案特征实现用户身份的识别。由于掌静脉属于人体内部特征,因而自带天然的隐私保护能力。因此,掌静脉识别技术展现出更高的安全性、优越的识别精度、有效的活体检测功能,以及非接触式的特性,预计将在指纹识别和人脸识别之后,成为第三大生物识别技术。
根据《2019年中国生物识别市场调研分析报告》的数据显示,国内生物识别市场规模预计将从2020年的375.1亿元增长至2025年的930.5亿元。目前,掌静脉识别应用于智能门禁、智能锁和刷掌支付等三大场景,均展现出显著的增长潜力。相关市场数据显示,当前智能门禁市场规模已超过2000亿元,智能锁市场规模接近200亿元,而刷掌支付市场的爆发即将来临,2023年有望成为掌静脉识别技术应用的重要突破期。
脉泽科技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曾香玉向36氪透露,目前公司已经围绕掌静脉识别技术推出了四款智能终端产品和三款模组产品,主要面向中高端市场。其中,掌静脉识别智能终端产品包括7寸屏(竖刷式)和8寸屏(横刷式)两个系列,具备非接触式智能感知、多波段红外光采集、分布式认证系统、深度学习算法和独特加密技术等特性,能够支持快速移动式识别,且当前市场上大部分产品主要依赖悬停式视觉技术。“未来,我们将根据不同的应用场景拓展我们的产品线。”她表示。
与其他生物识别技术相比,掌静脉识别技术尚处于起步阶段,现阶段的主要难点集中在算法模型的研发上。掌静脉识别的算法模型涉及图像采集、检测定位、归一化处理、图片质量评估、活体检测、特征提取与比对七个关键流程。由于掌静脉属于人体内部特征,这使得在初期采集和获取阶段便面临较高的技术门槛,后续过程对识别精度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掌静脉识别算法是脉泽科技的重要技术壁垒。“目前,我们已获得两项掌静脉识别算法的发明专利授权,未来一年我们将申请十项以上的发明专利。”曾香玉补充道。该公司的核心算法源自华南理工大学生物特征识别与智能感知实验室十六年的研发积累。该实验室拥有包含十多名博士后和博士生,及三十多名硕士生的科研团队,是静脉识别领域全球团队规模最大、手部生物特征数据集规模最大的重要科研机构之一,其在手部生物识别方面已取得多项国际领先的研究成果。
综观全局,脉泽科技形成了三大核心优势:首先,团队在掌静脉识别全流程核心算法上进行了创新和改进,识别速度最快可达0.1秒,该算法已在权威数据库里得到充分的验证;其次,团队具备从算法到软件、硬件、产品及系统的持续迭代能力,拥有全自主知识产权,能够实现元器件的100%国产化,其底层技术与最终应用均可进行全面的定制化;最后,得益于实验室强大的技术支持,公司具备未来算法持续迭代的能力,除了掌静脉识别技术外,还将拓展到全球领先的掌形识别、手势识别等技术,未来有望融合掌静脉识别、掌形识别、掌纹识别和手势识别等多种技术,打造多模态的手部识别技术解决方案。
显著的差异性。腾讯主要关注于掌静脉锁和刷掌支付两个应用场景,而脉泽科技则更倾向于拓展To B市场,积极布局于军工、国防、公检法、政务、交通、社保和金融等多个领域。“我们拥有更高的灵活性和更强的定制化能力,能够实现从算法到硬件、软件和系统的全面定制。”曾香玉表示。
在团队方面,脉泽科技的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曾香玉毕业于西安交通大学自动化专业,专注于科技产品的市场营销和团队管理;首席技术官董延杰曾在军工、航空和电力等多个大型央企和上市公司从事智能硬件与智能系统的研发和管理工作,其主持开发的智能硬件和系统超过20款,均具备先进性和可靠性;首席科学家康文雄教授是静脉识别领域的全球权威专家,同时担任华南理工大学教授及生物特征识别与智能感知实验室的负责人,研究静脉特征识别已有超过16年,且主持过多个国际自然科学基金及省部级项目,曾在国际权威会议上担任静脉识别领域的主席。
由于行业及公司尚处于起步发展阶段,产品与服务的焦点尚未完全明确,
脉泽科技目前的商业模式以供销模式为主。其产品与服务涵盖算法、模组、智能终端及软硬件系统。其中,算法采用授权许可的收费模式,模组和智能终端按量收费,而软硬件系统则根据具体项目方案收费。
在市场合作方面,脉泽科技的合作伙伴包括三类主体,第一类是使用单位,将为其提供整合智慧门禁或身份认证的整体解决方案;第二类是设备制造商,提供套件或模组产品;第三类是硬件方案商,主要提供算法支持。目前,脉泽科技已在智慧园区、智慧物业及智慧政务等领域进行试点应用。同时,在消费电子领域,脉泽科技还专注于智能汽车市场,为汽车硬件配套制造商提供掌静脉识别算法的服务。
眼下,脉泽科技已启动PreA轮融资,资金将主要用于市场推广和产品研发,预计本轮融资将在6月之前完成。此外,公司计划于4月底至5月初推出掌静脉锁模组及算法产品,同时预测今年公司的整体营收将达到千万元人民币级别。
谈及2023年的发展规划,曾香玉透露,脉泽科技将继续围绕目前已推出的产品进行优化,并致力于根据具体的应用场景制定定制化的产品系统解决方案,包括身份识别和身份认证的个性化开发,旨在进一步拓展军工、国防、公检法、政务、交通、社保和金融等行业的市场。
© 版权声明
文章版权归作者所有,未经允许请勿转载。
相关AI热点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