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约在60年前,一位名叫约瑟夫·魏岑鲍姆的杰出人物创造了名为ELIZA的早期自然语言处理程序。它被誉为人工智能领域的里程碑,展示了计算机模拟人类对话的潜力。尽管现今的人工智能技术已经取得了显著的进步,但ELIZA在某种程度上依然具有其独特的意义。
在2021年,一位名叫布莱恩·默奇的软件工程师重新构建了最初由麻省理工学院教授约瑟夫·魏岑鲍姆开发的ELIZA程序。这个新版本被称为DOCTOR脚本,实际上是ELIZA模拟罗杰斯式心理治疗互动的程序。通过这种方式,它试图模仿人类治疗师在咨询过程中的语言交流模式。
ELIZA的非凡之处在于它惊人的简洁性。原始代码仅有2600行左右,由一位人工智能领域的先驱在1966年于IBM7094大型计算机上编写。为了实现这一目标,布莱恩·默奇仅仅使用了模仿人类用户输入中”关键词”的简单模式匹配技术,再加上一些转换规则,便成功地重现了ELIZA的功能。虽然这种方法相当基础,但它却能够产生引人入胜的对话效果。
有趣的是,ELIZA 自然语言处理的能力曾在 CTSS 分时系统上得到充分的发挥。由于 CTSS 允许用户通过终端进行交互,因此 ELIZA 能够模拟出一种虚拟的对话体验,使用户能够与计算机进行实时的交流。
ELIZA 的价值不在于它作为人工智能程序的复杂性,而在于它所引发的关于人机交互的哲学思考。人们常常会惊讶地发现,如此简单的 AI 模型竟然能够产生如此逼真的对话。 这种现象引发了一个有趣的问题:人工智能是否真的能够理解人类的情感,或者仅仅是在模仿人类的表达方式? 这个问题即使在ChatGPT等更为先进的AI模型中仍然值得探讨。
正如布莱恩·默奇所指出的那样,ELIZA 实际上是一个“荣格投射测验”的巧妙实现,它更多地揭示了人类自身的心理活动,而不是人工智能的能力。换句话说,人们倾向于将自己的情感和期望投射到ELIZA身上,从而产生一种互动的错觉。 如今,ELIZA的源代码已经在Github上开源,方便了对早期人工智能和自然语言处理技术感兴趣的开发者进行研究和学习。
快讯中提到的AI工具

OpenAI开发的一款先进AI聊天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