谷歌 AI 芯片崛起:在英伟达铁幕之后的科技新气候!

6天前发布AI之家
0 0 0
摘要:

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持续崛起,特别是在AI硬件方面,通过推出第七代TPU Ironwood,单颗算力达到4614 TFLOPS,峰值性能提升10倍,展现了其强大的技术实力。谷歌的AI价值链全栈布局涵盖数据、算法、硬件和云服务,提升了内部效率并增强了竞争优势。TPU的发展历程自2013年开始,经历了多个版本的迭代,逐步向多元化产品线转变。未来,谷歌将继续推动AI硬件创新,展现其强大的生命力和市场竞争力。

谷歌 AI 芯片崛起:在英伟达铁幕之后的科技新气候!的封面图

谷歌人工智能领域的崛起如日中天,而英伟达则在聚光灯下大放异彩。然而,谷歌却在幕后潜心构建自己的 AI 基础设施帝国,展现出自给自足、闭环发展的强大能力。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谷歌的低调与实力让人叹服。

近日,谷歌正式推出了自研的第七代 TPU Ironwood,标志着其在 AI 硬件领域的又一次重大突破。这款 TPU 单颗算力达到惊人的 4614 TFLOPS(FP8 精度),配备 192GB 的 HBM3E 内存,带宽高达 7.37 TB/s。与上一代 TPU v5p 相比,其峰值性能提升了整整 10 倍!谷歌为 Google Cloud 客户提供了两种配置选择,256 芯片和 9216 芯片配置,使得单个 pod 的总算力达到了令人瞩目的 42.5 ExaFLOPS,远超英伟达的 GB300 NVL72 系统。

谷歌在 AI 价值链上的全栈布局令人瞩目。它不仅拥有数据、算法、硬件和云服务器的完整链条,还利用自己的数据训练算法,并在自家云端的芯片上运行这些算法,最终开发出自己的应用程序。这种系统化的策略,不仅提高了内部效率,更为其带来了巨大的竞争优势。

尽管谷歌在手机市场上未能如愿,但其 Pixel 系列的用户体验仍然赢得了广泛赞誉。而在 AI 硬件方面,谷歌的 TPU 从最初的内部优化工具发展成为一个成熟且极具竞争力的产品组合,显示出其在技术创新和市场需求间的敏锐捕捉能力。

回顾谷歌的 TPU 发展历程,从 2013 年开始,谷歌就意识到神经网络计算需求的激增可能会对其运营造成影响。于是,TPU v1 在短短 15 个月内便从设计到部署完成,成为谷歌内部的核心支柱。TPU v1 的成功不仅在于其速度,更在于其在 AI 计算的总体拥有成本(TCO)上的优势。

随着 TPU v2 的推出,谷歌进一步将重心转向训练领域,采用了新的 bfloat16 数据格式,显著降低了内存占用的同时,保持了训练所需的动态范围。谷歌的 Pod 概念也在此时引入,使得 TPU 的规模化应用成为可能。

TPU v3 和 v4 的发布,标志着谷歌在硬件与系统设计上的不断进步。TPU v4 在互连带宽上的改进,使得其在性能上能够与英伟达的最佳产品相媲美。TPU v5 的推出则展示了谷歌从单一架构向多元化产品线的转变,进一步增强了其在 AI 领域的技术竞争力。

即将推出的 TPU v6 和 v7 也将继续推动谷歌在 AI 硬件领域的创新。TPU v6 的 SparseCore 架构专为处理 Transformer 模型设计,标志着谷歌在 AI 领域的前瞻性布局。与此同时,谷歌也在不断扩展其通用处理器 Axion 的应用,以满足现代应用程序对高效计算的需求。

总的来看,谷歌在 AI 领域的全栈技术布局不仅让其在竞争中占据了优势,更为其未来的发展奠定了基础。尽管市场上有许多对手,但谷歌在 AI 基础设施和生态系统的深度整合,显示出了其独特的竞争力和远见。未来,谷歌将继续以稳健的步伐在 AI 领域开拓进取,展现出强大的生命力和创新能力。

© 版权声明:
本文地址:https://aidh.net/kuaixun/ki47isi5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