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马海旭:聚焦未来,共同构建东数西算的数字基础设施

【中国,贵阳,2023年5月26日】2023中国国际大数据产业博览会在贵州省贵阳市隆重召开。大会期间,华为公司副总裁兼ICT产品组合管理与解决方案部总裁马海旭先生,于高端对话环节发表了题为“着眼未来,共筑东数西算数字基础设施”的主题演讲。

马海旭指出,伴随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步伐的加快,海量数据和规模算力的需求正呈现出爆发式增长的态势。根据华为《智能世界2030》报告的预测,未来十年内,全球AI算力将增长高达500倍,数据总量亦将增长23倍。因此,我们亟需以更具前瞻性的视野,审视数字基础设施的规划与建设。

华为马海旭:聚焦未来,共同构建东数西算的数字基础设施 华为副总裁、ICT产品组合管理与解决方案部总裁马海旭

“东数西算”既是一项长期发展战略,也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基础设施工程。面对全球宏观趋势和行业需求的快速演变,以及新技术的不断涌现,唯有坚持不懈地创新,方能切实推动“东数西算”战略的落地实施。马海旭强调,凭借长期的技术积累与实践经验,华为将持续打造创新的ICT产品和解决方案。未来,华为将围绕以下五大业务策略,携手合作伙伴,共同助力“东数西算”战略的成功落地:

1. 以算力为核心,构建多样性澎湃算力,赋能产业智能化升级:提供多样性澎湃算力将成为数据中心最核心的需求。华为致力于提供领先的多样性算力底座、创新的硬件平台以及统一的开发工具,旨在使西部枢纽从以冷数据存储为主的“存力中心”,逐步演进为能够同时支持通用计算、智能计算和超级计算的多样性“算力中心”,并快速提升智能计算和超级计算的占比,从而全面满足各行业智能化升级的迫切需求。

2. 坚持绿色低碳,打造极致能效的新型数据中心:为满足“东数西算”示范工程对PUE(电源使用效率)低于1.15的严格要求,华为聚焦于数据中心能源领域的创新。通过引入智能光伏、风电和水电等可再生能源,提升绿电的使用比例;建设智能储能系统,实现削峰填谷;并充分利用余热,为园区提供供暖。具体而言,华为将通过以下三个方面的技术创新来实现这一目标:首先,采用电源模块高密集约设计,使单柜功率达到66kW,相当于传统8个机柜的功率;其次,持续提升数据中心液冷技术的应用比例;第三,引入智能储能技术,通过比特管理瓦特,实现更优的投资效益和更高的充放电效率,并提供业界领先的四重安全保护机制。

3. 依托全光网络,构建东数西算三层时延圈:保障业务体验是“东数西算”实施过程中的一项重要挑战。对于游戏等对时延要求极高的热业务,需要在城市就近部署;而企业办公等对时延有一定要求的温业务,可根据实际需求部分运行在西部枢纽;至于AI训练等对时延要求较低的冷业务,则可部署在西部枢纽。华为通过引入全光网络,实现IP与光技术的协同创新,提供400G的高速互联,确保枢纽间可一跳直达,网络零中断,从而有效构建一个“城域1ms、枢纽内5ms、枢纽间10ms~20ms”的三层时延圈网络,充分满足冷、温、热业务的差异化时延需求。

4. 强化算网协同,实现“算力+网络”跨域高效调度:除了算力和网络之外,“东数西算”的效率还取决于调度的效率。华为通过创新的算网协同技术,提升跨域调度的效率。首先,实现全域网络调度,满足跨域网络的敏捷拆建以及5个9高可靠连接的需求;其次,提供城市-东部枢纽-西部枢纽的算力全景视图,具备三级算力调度能力;最后,实现算网高效协同,在跨数据中心资源需要弹性调度时,算网能够在分钟级实现自动打通。

5. 实施全局数据调度,确保数据高效安全流动:算力本身无法流动,“东数西算”的本质在于调度数据和应用,将数据合理分配到每个计算单元。华为创新打造了统一文件系统GFS,实现数据全局可视,同时采用压缩传输和智能预取缓存等技术,使数据流动效率提升20%。

华为新型数据中心提供绿色、多样性的澎湃算力,基于400G的全光网络构建三层时延圈网络,通过算网协同与全球文件系统确保数据高效安全流动。我们坚信,技术的持续创新将为“东数西算”战略的落地提供有力支撑。同时,我们也期待与更多的合作伙伴及产业相关方携手合作,共同筑牢“东数西算”的产业根基!

新一轮人工智能浪潮正席卷而来,行业数字化转型与智能化升级正以迅猛之势发展。

最后,马海旭总结道:站在未来的视角审视当下,我们今天对未来的一切假设可能都显得保守。在2023年9月举行的华为全联接大会2023上,我们将发布《数据中心2030》报告,对未来数据中心的发展趋势进行展望,敬请各位关注。谢谢大家!

© 版权声明

相关AI热点

暂无评论

none
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