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从AI到IA,得Agent者得天下》一文中,我们深入探讨了AI时代全面爆发的核心驱动力,即多智能体协同所带来的产业应用范式革新。这种革新将AI应用从“智能问答”拓展到“任务执行”领域,通过Agent将人工智能真正落地到垂直领域应用场景,创造出全新的商业模式。多智能体协同应当遵循特定的标准框架以实现最大的可扩展性和互操作性。本文在前文的基础上进一步尝试对InterAgent框架进行形式化的定义。
InterAgent框架是一种协议层解决方案,基于底层大语言模型和领域语料库,旨在应对垂直领域应用场景中的特定任务,实现多个Agent之间的协同。其中,InterAgent的关键要素包括Agent识别、任务拆解和行动路线制定。Agent的本质是类人智能,管理协同大规模Agent就如同管理一个互联网社区一样,而账户体系则是其基础。每个AI Agent都应拥有自己的数字身份账户,通过为每个AI Agent赋予独立的数字身份账户,可以精准定义其角色定位、功能边界及操作权限,实现精准识别与动态调度。
Agent账户体系结合了身份管理、权限控制和生态激励等要素,构建了一个“规则中枢”,使得分布式Agent能力得以整合,实现可扩展、可协作的产业应用网络。利用区块链和智能合约技术,Agent账户体系得以有效构建:数字身份认证、数据隐私保护和行动路线优化等方面得到了加强。这一基础设施提供了坚实支撑,确保多智能体协同(IA)得以有效展开。
在InterAgent(IA)网络方面,通过多智能体协同框架重新定义商业合作模式,构建了分布式商业的核心基石。这个产业应用网络将传统依赖中心化平台来调配资源的模式进行升级,实现了去中心化价值网络,解决了分布式商业中的协作低效、信任缺失和利益分配模糊等难题。通过标准化协议的应用,不同Agent之间可以实现动态协作,极大提升了协作效率。例如,在跨境贸易领域,标准化协议可以自动串联物流Agent、海关清关Agent和支付结算Agent,大幅缩短传统流程所需的时间。共创”的商业范式革新,是IA网络的重要特点。通过连接分散的Agent能力,IA网络形成了可以按需调用的“能力市场”。例如,中小制造企业无需自建AI团队,只需直接调用供应链优化Agent、能耗管理Agent等专业服务,从而降低了数字化门槛。此外,IA网络还有可能直接建立起分布式自治组织(DAO)的雏形,基于Agent账户的投票和治理机制,支持社区化决策。
InterAgent(IA)在不同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场景,以下为两个典型案例:
- 能源领域: 去中心化电力交易网络
- 场景痛点: 传统电力交易依赖中心化电网调度,分布式光伏和储能设备参与市场门槛高、收益分配不透明。
- IA解决方案: 光伏设备管理Agent实时上报发电量,储能调度Agent优化充放电策略,用户需求Agent预测用电负荷;通过智能合约的实时竞价机制,实现发电方、用电方和储能方的点对点交易;区块链账户体系记录每笔交易的贡献度,自动结算收益并扣除电网过网费。
- 价值提升(预计): 提升绿电消纳比例20%以上,降低交易摩擦成本30%。
- 物流领域: 供应链金融可信协作网络
- 场景痛点: 中小企业融资困难,核心企业信用难以穿透至多级供应商,存在票据造假风险。
- IA解决方案: 物流Agent追踪货物位置并验证物权,税务Agent核验发票真实性,风控Agent评估供应商信用;多Agent协同生成不可篡改的“供应链数字信用证”,银行融资Agent基于凭证自动放款;账户体系记录各环节Agent的操作日志,确保责任可追溯。
- 价值提升(预计): 融资审批周期从7天缩短至1小时,坏账率下降50%。
IA产业应用网络通过技术重构与规则创新,将分布式商业理念转化为实际生产力工具。它不仅是人工智能技术向产业端拓展的必然结果,也是打破中心化垄断、激活长尾市场价值的关键引擎。未来,通付盾将在“AI Agent+隐私”与“AI Agent+风控”领域发布多智能体协同解决方案应用范例,以验证IA协议在实际应用场景中的效果。期待这些新成果的推出!